文旅乡镇半年工作总结(收集3篇)

时间:2024-07-11 来源:

文旅乡镇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篇1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促进我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本着工作出特色,队伍建一流的宗旨,确保全乡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实现经济大幅提升。现将我乡上半年各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2012年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农业稳乡、生态立乡、科教兴乡、工业强乡、旅游活乡”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以农业为主,以旅游业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基础稳固,优势突出,结构优化的新型产业体系和格局。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七以内,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3%以上,计生、综合治理工作进入全县一类行列,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一个新的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二、集镇建设

集镇整体搬迁是我乡发展史上难得的一次机遇,也是提升我乡集镇品位的一个突破口,要以此为契机,利用库区建设的有利条件,按照打造xx后花园的工作思路,高标准、高定位、高质量地稳步推进新集镇建设步伐。

三是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电站大坝到乡卫生院处公路的路基改造,预计8月前完成水泥硬化工程。集镇供电、供水工程也正在逐步完善,排污管线、垃圾站场、绿化、亮化等建设工程也正在规划中。

三、稳定工作

木洲村的稳定工作一直是乡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早在2006年,县政法委就提出了“木洲稳,修溪稳、修溪稳、xx稳”的维稳口号,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xx乡所面临的严重的维稳工作压力。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切实解决疑难、遗留问题为切入点,把矛盾纠纷、群体性隐患事件消除于萌芽状态。

2、积极协同业主做好木洲村沿河水土流失的赔付工作。因木洲村二期护坡未启动,造成沿岛护坡高程过低,每遇泄洪,必使岛上部分地段受水侵袭,水土流失严重,群众意见也较大。针对这一情况,乡党委、政府及时与业主协商,对群众的受损部分给予了经济补偿,并表示及时予以启动二期防护工程。

二是以改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切实转变群众思想观念。

先后启动实施了村内道路的硬化工程、引水工程、农网改造工程,并通过县建整扶贫工作组的进驻,积极实施柑橘品改、蔬菜大棚、农家乐等项目建设,让木洲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把心思从蛮要工程当包头转变到了实实在在搞开发上来。

目前,全乡社会大局基本稳定。

四、其他各项工作

1、农业方面

重点一是抓好征溪口村750亩的国土综合开发项目,目前已完成500余亩;二是抓好龚家湾村450亩葛根种植培育基地的建设,目前已完成280余亩;三是抓好库区网箱养鱼,目前全乡已有网箱824口,扶持网箱养鱼专业户82户。

2、旅游休闲业

试点起动旅游休闲业项目,充分挖掘我乡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库区旅游休闲开发为依托,抓住大洑潭电站库区开发和清波浪新集镇建设的有利契机,增强新集镇与库区发展整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旅游开发“先规划,后开发,不规划,不开发”的思想观念,激发农民和社会各界投资兴办旅游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开发,重点抓好以木洲大坝为点,沿木洲至龚家湾、木洲至黄埠库区游的“一点两线”建设,乡党委、政府在财政特别紧张的情况下,挤出部分资金用于扶持、奖励“农家店”和“农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同时组织邀请发改、旅游、规划、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或专家来乡实地考察,为我乡的旅游规划及开发工作献言献策,按照将我乡打造为“xx后花园”的总体思路,使旅游业成为壮大我乡财政、促进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五、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干部、干部与干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经常性开展谈心活动,营造了一个团结有活力班子队伍和风清气顺的工作氛围。二是要秉着“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开展“建功创业”活动,倡导岗位建功,积极鼓励干部创业。整顿作风、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着力解决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抓好村支两委班子主要成员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6.8”洪灾受损情况

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及时启动防汛预案,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一是加强汛期值班制度;二是加强汛期预警措施的落实;三是积极排查、消除灾害隐患;四是组织开展抗灾生产自救活动。

七、下半年的主要工作

1、按照“先稳定,再发展”的思路,重点做好全乡的稳定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2、按照打造“xx后花园“的思路,重点加快新集镇的建设步伐和后续管理工作,完善集镇功能,确保新集镇年底前初具规模。

3、按照“保类进位“的要求,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年初所定目标的实现。

文旅乡镇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篇2

2023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X镇立足区域实际,整合油地军港资源优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加快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振兴。

一是推进现代畜牧业、海洋渔业提质增效。现代畜牧业方面,继续保持X澳亚、神州澳亚两大万头奶牛牧场满栏生产,实现存栏奶牛2.5万头,泌乳牛1.1万头,上半年累计产销鲜奶7万吨。奥克斯—澳亚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项目进展顺利,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生产各项指标持续提升。富友联合乳制品加工厂正式投产,酸奶、布丁等高端乳制品陆续下线销售,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高端乳品基地初具规模。海洋渔业方面,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上半年南美白对虾、海参、贝类共计投苗养殖12.8万亩,工厂化养殖55000立方米,预计水产品年产量可达到5000余吨。二是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依托澳亚两大牧场、周边万亩青贮地及乳制品加工厂资源,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项目位于X镇镇区东部,孤北干渠以东,长江路北,兴港路以南,项目计划总投资1.49亿元,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景区出入口、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奶业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目前总体规划及道路设计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核心区详细规划设计。三是支持各村发展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项目。规划渔村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位于渔村进村路两侧,占地面积700亩,规划建设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目前总体规划已完成,正在招商和做详细规划;实施海星村经济林项目,项目位于海星村东养殖场路两侧,占地面积300亩,规划建设苹果、桃、杏、无花果等经济林带,在林下发展特色种养殖,目前已种植果树150亩。整合辖区军地资源,依托济军基地九分场玖红林果合作社,打造“军垦小镇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标准化果园500亩、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葡萄大棚10亩、特色民宿12间、农家乐1处,建成集采摘、观光、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示范点。

(二)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推动人才振兴。

一是开展培训下乡活动。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助力农村产业发展,以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抓手,统筹整合培训资源,优化课程设置,针对不同人群,突出培训重点,开展各类人才培训25期、1753人次;针对村“两委成员和农村党员,以增强党性、提升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懂经营、会管理、善服务、当先锋的党员人才队伍;结合镇域实际和群众需要,着重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技能,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外来流动居民,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培训,全面提高文明素质。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做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黄河三角洲学者以及河口区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奖项申报工作。对接镇域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产业链、产业集群对各类人才的吸引作用,紧紧围绕全镇石油化工、畜牧养殖、海产品养殖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参加省内外各类大型人才招聘洽谈会、主动上门等形式招揽各类急需人才,加大现代农业领域高端专家引进力度。三是招才引智并举。树立“借脑发展理念,突出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通过咨询、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与攻关、技术顾问、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国内外智力,大力引进“候鸟式人才。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参加各类招才引智会议暨人才高峰论坛3场,达成初步意向1个。四是强化人才平台建设。以“人才强镇战略为支撑,强化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为吸引集聚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智力提供了重要依托。今年来,澳亚人才团队利用“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体外胚胎生产实验室,测定奶牛生产性能的牛头数达到5000头,种子母牛群规模达到100头,开启了优秀种质规模化精准培育新模式。澳亚(中国)牧草检测中心为各类组织机构开展实验检测1000余次,出具检测报告72份。两大人才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达350万元。

文旅乡镇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统筹城乡规划;居民点;统筹城乡产业;就业需求;社会保障政策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的涵义为通盘筹划,城乡统筹即意味着要通盘筹划城镇和乡村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实现新跨越的客观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毋庸讳言,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社会运行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迟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乡村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农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等。而实践证明没有乡村的发展,是不完整的发展,乡村的相对落后是整体生产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城乡差距持续拉大也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2城乡差距分析

2.1城镇化进程滞后,大大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萌水镇和商家镇多数为农业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19.1%和8.2%,从两镇的产业比重和从业人员构成看,工业产值比重各占62.52%和88.76%,二产从业人员分别占70%和60%,从而看出两镇的工业化进程非常高,但快速的工业化并没有自动消解城乡的二元结构,对城镇化的进程未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两镇的城镇化进程没赶上工业化的速度。

2009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三产比重

2009年萌水镇三产从业人员比例构成2009年商家镇三产从业人员比例构成

(资料来源:《萌水镇统计年鉴》、《商家镇统计年鉴》)

2.2乡镇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层次低

2009年,萌水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3414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为644236万元,农业生产总值为5652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为103569万元。商家镇工业基础薄弱,主要以耐火材料、机械制造、五金加工三大产业为主,2009年商家镇国民生产总值为113762.68万元,工业生产总值为100979万元,农业生产总值为6155.68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为6628万元,。

以上看出两镇经济发展不均衡,萌水镇明显强于商家镇。从经济结构来看,两镇均由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薄弱,生产力布局不合理,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特色缺乏,产业结构亟待提升。

2.3城乡建设用地混杂,人居环境差

两镇镇区用地布局零乱,以村庄建设用地为主,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工业产生的噪音和污水等对居住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村庄发展各自为政,孤立建设,建设标准档次低,住宅多以低层为主,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公共绿地和休闲娱乐设施等。

2.4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但仍低于淄博市农民的平均水平

2009年,萌水镇与商家镇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7316和6870,比去年分别增长了11%和14%,但仍比淄博市农民人均收入的8013元低9%和14%。

萌水镇、商家镇与淄博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

(资料来源:《淄博统计年鉴》、《萌水镇统计年鉴》、《商家镇统计年鉴》)

2.5人均GDP较高,进入城乡一体化初级阶段

2009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万元。从下表比较分析看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人均GDP高于淄博人均和全省人均,而且高于一体化门槛。因此,从人均GDP的角度来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已经进入一体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2009年人均GDP比较表

(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淄博统计年鉴》、《萌水镇统计年鉴》、《商家镇统计年鉴》)

3统筹城乡规划

3.1城乡居民点统筹

3.1.1合村并点

1)现状村庄情况

萌水镇和商家镇共辖63个行政村,村庄总户数15891户,总人口49645人。其中,萌水镇镇域范围内有36个行政村,户数8648户,总人口为28179人;商家镇镇域范围内有27个行政村,户数7243户,总人口21466人。

2)合村并点

根据不同的农业地区特征,考虑村民意愿和耕作半径,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乡村居民点迁并方案。

规划期末,现状63个村庄合并为15个居民点,比原来减少48个。其中,商家镇27个村庄合并为7个居民点、萌水镇36个村庄合并为8个居民点。

3.1.2居民点结构体系划分

居民点划分为三个结构:核心度假区――驻地片区――居民点。

1)核心度假区

位于文昌湖西岸,以生态旅游、生态人居、生态产业为核心理念,以旅游休闲为主要产业支撑,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运动、休闲度假、康疗养生、会议度假、生态人居为一体的高品位生态休闲度假区、生态城市第一印象区、生态文化产业博览园、生态人居示范区。

2)驻地片区

位于萌水和商家镇驻地,主要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为二、三产业及旅游人口和部分村民提供居住。驻地内村居安置的居民点共5个,分别为萌水镇的萌水居民点和商家镇的循途居民点、杨戴居民点、西商居民点、红星居民点。

3)居民点

是指萌水和商家镇驻地之外的新农村居民点,具有乡村聚落特色,结合文昌湖度假区打造乡村风情聚居区。居民点共10个,分别是萌水镇的北池居民点、泽崖居民点、碑坡居民点、龙泉居民点、北安居民点、三衣居民点、官三居民点和商家镇的冯家居民点、冶西居民点和东岔居民点,主要为村庄农村人口服务,还可承担一部分来自文昌湖城乡统筹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旅游人口。

3.2设施规划

1)公共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两部分,一是城市公共设施用地,二是居住用地中的中小学用地。对于前者,公共设施分级、分类设置,即分为旅游设施、核心度假区和镇驻地设施、居民点设施。

2)市政设施

规划市政基础设施由核心度假区和驻地片区向居民点延展,实现城乡市政设施一体化。

4统筹城乡产业

4.1总体定位及布局

4.1.1总体定位

通过产业专题研究,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地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为:改进、升级第一产业、转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产业统筹的总体定位为:以文昌湖度假区高端服务业为主,壮大提升原有城镇工业,同时发展特色农业的城乡产业共荣区。

4.1.2总体布局

规划范围内针对不同的性质将用地分为三大片区,北部萌水镇片区、南部商家镇片区及中部核心度假区。主要的产业发展项目集中在核心度假区,两镇区内结合原有产业用地集约调整。

核心度假区,注重项目创意和特色的突出,发展高端旅游产业,突出娱乐和生态的特性,打造为区域著名的旅游地产、运动康体、文化娱乐、养生疗养、观光农业和商务服务基地。

萌水镇与商家镇两个镇区内主要以城镇建设为主,两镇工业结合原有工业用地整合后各集中布置,提高入园标准,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发挥集群效应,集约发展成为新型工业产业类型。

4.1.3农村剩余劳动力分析

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内2009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093.03亩,每个农村人口人均农用地为0.08亩。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从业人员经济收入提高的需要,每个农村劳动力负担的耕地面积逐渐增加。根据2023年末耕地面积,及每个农村劳动力负担的耕地面积指标,可计算出所需农业劳动力。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受农村劳动生产力提高的推力的影响,城市就业岗位的拉力影响更为重要,故每个农村劳动力负担的耕地指标取高中低三个不同方案,以体现规划的弹性。

2023年农业劳动力需求

考虑到聚集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人气,以实现文昌湖旅游度假区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2023年的农村人口规模取低值,即2023年14亩/劳动力,则2023年农业劳动力为495人。而2023年,农村人口为2万人,按农村劳动力占农村人口比例为55%,农村劳动力为1.1万人,则农村剩余劳动力为1.05万人。

4.1.4就业岗位需求

2023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城镇城市人口9万人左右,按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为70%,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劳动力人为6.3万人,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05万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劳动力总计7.35万人。

4.1.5就业岗位预测

根据对2006-2009年淄博市各区县在岗职工数统计,随着淄博市城市经济的发展,市域平均在岗职工数的增长速度稳定在0.4~0.7%,其中,高新区平均在岗职工数的增长速度稳定在3.2%。

文昌湖旅游度假区是淄博市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边缘化区域,城镇人口仅为1.25万人,在岗职工基数小,随着文昌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就业岗位数也将以较快速度增长。规划文昌湖旅游度假区2023年建设格局基本形成,就业岗位2009-2023年的增加速度在2015年之前达到最高峰,2023年之后就业岗位增长将有较大回落。

同比形同类型发展区域,如潍坊峡山区,其2007-2015年就业岗位平均增长35%,2015-2023年就业岗位平均增长20%。文昌湖旅游度假区规划取2009-2015年就业岗位年均增长30%,2015-2023年就业岗位年均增长20%。,文昌湖旅游度假区2015年城镇就业岗位为4.37万个,2023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城镇就业岗位为10.87万个。

由此可见2023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的就业岗位十分充足,足够满足当地就业。

5社会保障政策

5.1户籍制度改革

在城里有基本生存条件的人口,都可以登记为城镇常住居民,让农民享有自由进城和自由迁徙的权利。鼓励有合法固定住所或职业及稳定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员进城镇落户。加快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征兵、转业、退伍安、优抚等配套制度改革。

5.2.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扩大社会保障面,逐步建立农民与市民、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平等一致的、覆盖全社会的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编织一张社会安全网。要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建立完善农村大病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5.3教育体制改革

优先考虑学校的合理布局,遵循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规模和效益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

6结语

随着进入“十二五”,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如箭在弦,我国真正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时代。为顺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要求,我市紧抓当前重大历史机遇,着眼于新型城市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以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为试点,实现由“镇”到“市”的科学跨越,创建可进行复制和推广的统筹城乡建设新模式,力图为中国城乡格局开辟出新的局面,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覆盖全国。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城乡统筹规划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在城乡统筹规划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城市规划,2005(10):p9-13

[2]张伟,徐海贤,县(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的实施方案探讨,城市规划,2005(11):p75-85

[3]张京祥,崔功豪,新时期县域规划的基本理念,城市规划,2000(9):p47-50

[4]成受明,程新良,城乡统筹规划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05(7):p50-52

【文旅乡镇半年工作总结(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万圣节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2

初二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1

打羽毛球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6-28

文旅信息化建设(收集3篇) 2024-07-11

文旅乡镇半年工作总结(收集3篇) 2024-07-11

渴望飞翔作文(整理8篇) 2024-07-11